西方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的五个特色
在长期的竞争环境中,西方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工作逐步形成了以下五个鲜明的特色,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价值。
1、保密观念深入人心。他们的员工,在论文、公关文章、宣传资料中注意宣扬其产品的性能与优越性,但对关键的技术秘密则守口如瓶。即使你成了他的好友,想从他那里打探一些技术诀窍也不大可能。你请客送礼他都接受,但当你向他请教属于他企业的技术诀窍时,他要么直言相告:“这是公司的秘密”,要么婉言拒绝:“现在我在职,公司的秘密不好讲,离职后三年后可以讲一些,但关键的还是不能讲。”友情归友情,保密归保密,可以说泾渭分明。
2、合理安排涉外部门及人员的职能分工。一些现代企业分别设置“发展部”和“外场支援部”。发展部专门从事技术开发、产品设计,非经批准不得与外界交流;“外场支援部”也由工程师组成,专门负责对外接待、洽谈、回答问题。这样做有三个好处,一是“支援部”成员保密意识很强,他能按老板的意图为公司保守商业秘密;二是“支援部”人员都有一定的技术知识,对外来的参观人员提出的一般问题,如设备的基本性能、用途、大体结构、常见故障修理,他们都能满足对方的要求;三是核心工艺技术在“发展部”而不在“支援部”,“支援部”人员只了解表层的东西,根本谈不上泄露技术秘密,所以老板尽可以放心。
3、严防参观者窃密。广州腾飞电子公司的几位技术人员去西方一个电子集团实习,实习结束后提出参观录象机生产线,但对方仅同意安排三名非技术人员参观,说导师已经给技术人员安排了重要的课程。参观的当天上午,接待方安排了一位博士在小会客室讲解,从大学微积分讲起,一直讲到快近中午,留了一刻钟时间参观,三位非此专业的实习生一上午听得疲惫不堪,一刻钟什么名堂也没看出来,接待方还不断催促说工人要下班就餐,车间要锁门,急急匆匆,一无所获;后来,腾飞公司总经理亲临对方洽谈合作,并提出参观上述生产线,外方知其是电子方面的专家,深恐生产工艺被其了解,便以“车间生产很忙,安排不过来”为由推托了。有些重要的技术贸易,不安排参观则不能让前去考察的专家了解其优越性,则在时间、距离等方面加以限制,让考察的专家根本看不出技术方面的细节,或者干脆专门制作设备模型,放在空旷的地方,开车带着考察人员离模型几十米“走马观花”,即使这样还担心对方触类旁通。通常情况下,对生产现场拍照是被禁止的,除非他们确信你“拍了照也没那么高的现代化工艺水平仿造出来”。
4、特别重视工艺诀窍的保护。许多工艺诀窍其实非常简单,如生产过程中的温度、湿度、空气杂质等,对世人来说,仅隔一层“窗户纸”,这一层“窗户纸”一捅破,所谓的“诀窍”也就一文不值了。但是,只要这一层“窗户纸”不被捅破,就能为拥有者带来非常大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利益,所以他们都严格加以保护。主要方法是:(1)对有些关键的工艺诀窍不申请专利,以免通过专利的形式公开,影响超额利润的创造;(2)有的技术项目申请了专利,但仍要保留其中最关键的诀窍秘而不宣,即使你买了他的专利,也不能完全解决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全部问题;(3)千方百计地阻止客户参观含有技术诀窍的生产环节。例如,沈阳的一个企业前些年出国洽谈引进聚甲醛生产技术时,向外方提出考察生产现场和实验室,接待人员满口答应,但却把买方人员带到外围东走西转,买方再三催促,接待人员却说“先看辅助设施,这些看过了有个初步印象,等一会看实验就好理解了。”等时间耗得差不多了,厂方来人说:“很抱歉,搞实验的人不在,事先未约好,他们也不知道你们来。”于是,买方代表提出要点资料,对方回答:“资料全被实验人员锁起来了,拿不到。”到接待室坐下来,又上糕点又敬饮料,边吃边叙,时间过去了,友好和保密也在巧妙的周旋中得以两全。
5、技术转让相当谨慎。一些大公司不轻易向其产品倾销地的企业转让技术,担心出现竞争对手而失去市场,影响长期收益。当技术转让的短期收益高于垄断市场的预期利润时,他们不是隐瞒关键的技术参数,就是采取分阶段提供的办法,使你掌握的一直是他的相对落后的技术,难以对其竞争地位构成威胁。即使这样,在技术转让时还要受让人承担保密义务,比如,不得在任何场合发表,不得向任何第三方转让,有的甚至要求买方公司总工程师、设计院以及全体员工都要在保密协议书上签字。